月經
月經是人類、靈長類動物、還有少數蝙蝠和象鼩獨有的生理現象,會從青春期第一次出現,
一直到更年期,陪伴著大部分的生理女性度過近 40 年的時光。
月經是人類、靈長類動物、還有少數蝙蝠和象鼩獨有的生理現象,會從青春期第一次出現,
一直到更年期,陪伴著大部分的生理女性度過近 40 年的時光。
月經,一個 50%的人 都會經歷的生理現象,卻深刻地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無論你是否會親自經歷月經,你的身邊,一定有一個你愛的人,曾經歷過月經。
月經是人類、靈長類動物、還有少數蝙蝠和象鼩獨有的生理現象,會從青春期第一次出現,
一直到更年期,陪伴著大部分的生理女性度過近 40 年的時光。
月經來潮的時候,人體大約會流出 30~80 毫升的經血,跟一罐廣告顏料到一瓶養樂多的差不多。
經血的質地基本上跟血相同,偶而會比較黏稠一些,因為它的成份除了有血,還有剝落的子宮內膜、陰道分泌物等;有時也會因為血小板凝固了血液,而出現血塊,純屬正常現象。經血顏色百百種,從淡粉色、鮮紅色到暗褐色都有,有時血色比較深,是因為血氧化了。
月經貧窮(Period Poverty)泛指人們因為經濟上的困境,以致於無法有尊嚴地負擔足夠且合適數量的生理用品及衛生設備,或缺乏取得管道,因而對生理與心理造成如陰部感染、骨盆炎、嚴重憂鬱、焦慮等負面影響的一社會現象。它是一個跨文化、國界皆存在的難題,卻長期被忽略,甚至被誤認為是只有經濟相對弱勢的國家才需要面對的課題。(小紅帽 With Red,2024)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1 年統計,全球約有高達 5 億人口正在經歷嚴重的月經貧窮。在較為嚴峻的案例裡,則有數以萬計的孩童、青少女,因正值經期,又沒有辦法負擔生理用品,以致無法上學接受教育,加劇了不同生理性別間的不平等;或是因此造成疾病、感染,以致陷入弱勢惡性循環中。
在紐西蘭,每 12 個學生,就有一個因月經貧窮而曠課;日本有 8.1% 的人,因月經貧窮而備感壓力。而在臺灣,根據小紅帽的調查顯示,約有 9% 的人,曾陷入月經貧窮的困境,在購買生理用品與其他日常必需品中,出現兩難的窘境;更有 14% 的人,因無法負擔購買生理用品所需的花費,而長期感到壓力。
在尼泊爾部分區域,長久以來,有些人相信月經是不潔、不純淨、會帶來厄運的。因此衍伸出了一種月經禁忌(menstrual taboo),稱為 छाउपडी(Chhaupadi)月經小屋。
在這樣的月經禁忌之下,正值經期的尼泊爾女性會被要求住在月經小屋(menstruation hut)中,不得踏入家門,也不得加入任何家庭、社區活動,甚至不得觸碰到任何人,尤其是男性與孩子,以免將厄運傳給他人。月經小屋除了限縮了人們行動與身體的自主權,更使得許多青少女因此而無法上學接受教育、被迫缺課,或在青春期後輟學離開了學校。
儘管尼泊爾最高法院已經在 2005 年宣布這項習俗違法,國會也在 2017 年國會通過廢止這項習俗的法案,但現今仍有許多家庭在持續施行著這個傳統。這不僅是尼泊爾特有的月經禁忌,類似傳統也存於印度,以及過往的日本。
根據月經週期紀錄app Clue 與國際婦女健康聯盟(IWHC) 在全球 190 個國家的統計,全球為了不直呼月經本名,而幫月經,及其相關現象、物品所取的代稱高達5000多種!在臺灣,根據小紅帽的統計,也有超過三十多種不同的代稱,最常聽見的不外乎:那個來、好朋友、大姨媽。
在其他國家與文化中,「月經來了」也有各式各樣由歷史事件、經血顏色、經期狀態衍伸而成的說法,例如:日本「黑船來襲」、法國「英軍登陸」、德國「草莓週」、南非「阿媽在塞車」、澳洲「鯊魚來了」等。
在大多數的生理用品廣告與媒體報導中,皆是以藍色液體來代替紅色經血。
2019年澳洲衛生棉廠商 Libra 為了打破這樣不符合事實的描述,便在廣告中使用紅色液體代表經血,展示衛生棉的吸收量,並發出聲明說道:「我們每個月都會流血,紅色的血,不是藍色的染劑。這是一件自然、正常且健康的事。」
當時此舉引來超過600位民眾向廣告監管單位投訴,表示內容噁心、不適合小孩觀看,為該年度澳洲被投訴最多次的廣告。澳洲當局最後認定,廣告只是真實描繪經血樣貌,不予以開罰。該事件後續也引發了許多關於月經汙名的討論,在全球各地,更開始有許多廠商在生理用品廣告中轉為使用紅色液體來代表經血。
學生時期,許多人會在拿取生理用品時,因為害怕被他人看見而選擇遮掩,或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從包包裡拿出來,然後馬上塞進袖口或口袋。
在提袋已需要加價購的臺灣,到藥妝店與便利超商購買衛生棉、衛生棉條等生理用品時,店員仍會主動提供不透明的免費紙袋。提供紙袋的服務,最初被推出的原因,其實是為了遮掩購買生理用品的行為——而這其實就是一種月經禁忌。
生理用品跟衛生紙一樣,是日常必需品,也跟不會特別用紙袋裝的棉花棒、OK繃一樣,具有吸血的功能(只是出血的地方不太一樣)。
月經不平等(Period Inequity)泛指人們因為受到月經這一項特定生理性別獨有的先天生理現象影響,而在不同層面產生不平等的狀況,甚至因此造成部分原先就身處弱勢的人,其弱勢情形更加惡化的現象。(小紅帽 With Red,2019)
月經不平等的討論與涉及範疇十分廣泛,常見的討論包含月經稅(生理用品加值營業稅)、公共場域提供生理用品、生理假等。生理用品目前在許多國家都仍被列為與衛生紙等民生必需品不同的「非必需品」,並且被徵收不同稅率的稅收——統稱「月經稅」。
月經不平等背後所代表的,不單只是社會問題、貧窮問題,更是制度中性別不平等、權益忽視等問題的彰顯。
整體社會對月經相關教育、知識的缺乏與不重視權益,皆加深了月經不平等的現象。